若有一座城,诉不尽历史烟云,看不完山水美景,盛得下国色天香,那一定是洛阳。一城繁华半城烟,近年来,洛阳市老城区抢抓汉服产业的新机遇,为洛阳的文旅发展注入了新活力。
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了解到,2023年老城区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20亿元。截至5月5日,2024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约1577.66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约117.59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约3.79%和33.17%。
7月3日,老城区发布招募令,邀请更多自媒体创作者与老城区建立宣传合作关系,力争打造一个具有影响力和创新性的自媒体宣传矩阵。
古都之夏,寻美洛邑。6月29日晚,老城区邀请海外学子身着汉服游洛邑古城,并发起一场短视频大赛。
6月28日上午,洛邑古城片区第四批入驻商户集中签约,除了精品民宿、特色餐饮外,还有国潮特色街区、美食街区、民宿+博物馆等综合业态,投资总额约9320万元,签约后将立即开工建设。
连日来,围绕“洛邑古城+汉服”IP,老城区动作不断。这样的场景,已成为老城区近年来的新常态。
近年来,老城区汉服体验店迅猛发展,增长至近900家,行业水平显著提升,妆造摄影强势出圈,配饰文创顺势发展,优质汉服店品牌陆续走出洛阳,开启连锁店经营模式。通过“洛邑古城+汉服”的模式带动,形成一域带全局的文旅发展格局,洛阳汉服相关线亿次,各项品牌活动赛事相继落地洛阳。
为进一步拓展汉服产业链条,洛阳汉服研究院在老城区挂牌,该研究院的成立运营有效提升汉服文化研究和设计创新水平,并有效链接全省上下游产业链资源,带动本地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,“龙门月窗”华夏秀登上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,洛阳元素顺利出圈。此外,汉服妆造、摄影、直播、配饰制作等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渐完善,创业就业形势良好,带动相关从业人员近2万人,综合带动景区、民宿、餐饮、交通、婚礼、文创等多维度业态融合发展,优质文旅项目层出不穷,频频出圈。
为了让市场秩序更加规范,游客体验持续提升,老城区通过价格监管、公示公开、行业约谈及“洛邑约拍”等市场化运营手段的结合,遏制黄牛宰客、价格欺诈等不法行为,市场经营秩序更加规范透明。开启“宠客模式”和全员NPC式服务,带动游客城市体验持续提升,洛阳成为“五一”期间全国净流入旅客最多城市。
此外,洛阳市老城区正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洛邑古城片区建设,采取的合作模式有租赁运营、联合经营、自持经营、连片开发等多种形式,合作期限从1年至20年不等。自5月1日起,老城区已举行了4批洛邑古城片区新入驻商户集中签约。从已签约商户看,业态类型更加丰富多元,主要包括民宿、餐饮、博物馆、文旅新业态、国潮特色街区等,累计投资金额超2.7亿元。
采访中,老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,发展汉服经济,老城区还存在差距。比如,体验性消费突出,但产业基础薄弱。当前,洛阳市汉服产业主要聚焦于租赁、妆造、跟拍等消费领域,在文化研究推广、设计以及服装制造等方面较为薄弱。本地服装服饰基础薄弱,缺乏完整的供应链条,汉服产业链的构建以及设计成果的本地转化难度较大。
此外,汉服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,高端市场缺乏,产业带动能力有限,业态融合不紧密。“这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攻克的方向。”该责任人表示。
该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老城区要加大力度构建产业链条,打造发展高地。发挥洛阳汉服研究院设计研发优势,融合本土文化元素,推出系列设计与产品预售。整合资源,培养本地人才,对接渠道,通过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“洛阳汉服”IP,叫响“华夏秀”汉服品牌。依托洛邑古城一期续建、隋唐大运河文化公园等,打造沉浸式汉服主题酒店、汉服传承与创新展示中心,谋划“宫囍”、大象映画等汉服婚礼体验项目落地,定期举办汉服婚礼主题活动,引导带动汉服婚礼产业发展。
拓展经济模式,打破同质难题。构建线上运营平台,整合全行业资源统筹发展。探索汉服首店经济模式,鼓励引导本地汉服企业汉服店拓展品牌化发展道路。发挥设计研发优势,加强与本土牡丹文化、古都文化、非遗文化的融合设计,充分彰显洛阳文化IP,推出节事、行业、团体等定制服务,为汉服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。
推进文化研究,规范行业秩序。补充完善《汉服术语标准》《汉服设计通则》相关内容,推进发布执行。整合利用北京服装学院、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专家人才优势,为汉服各项标准的起草制定和汉服市场的规范运营夯实专业基础。深度挖掘汉服文化的内涵与魅力,精心描画 “服饰文化大讲堂”等系列活动,提升汉服产业从业人员能力素质。
深圳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,成立于2005年,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,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